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

淼淼的第三堂科數班(四歲七個月)

2014年11月21日

數學班:同單位混算

單位轉換:當然現在不能期望幼兒能把cm與m一併計算,導師希望小朋友學會需要時以較大的單位表達數字。如懂得把10隻手指轉化為2隻手。

遊戲:
1件積木代表1隻手指,先問10個人有多少隻手指?
如10件積木為1組代表1個人,哪3個人代表多少組積木?
XX件積木等如多少個人?
10件為一組,40件即有多少人?
(正向思維及逆向思維)

導師隨後再以一隻手及一對手再加以說明,要小朋友舉手表示答案,用身體語言加強記憶。

再推展至1張貼紙代表1對手即1個人,多少貼紙代表8個人?

進而到較深的換算:2隻鷄和3隻狗,總共有多少隻腳呢?淼淼不能立刻答上,導師引導她自己試試把算式列出求答案(謹記一隻狗有4隻腳啊):2 + 2 + 4 + 4,淼淼尚可列出算式,證明她是理解相關算式關係,但就是不太熟稔。

但導師再問 2+ 3 + 2 =?淼淼心算了一會叫出答案7 ,好像很有成功感似的。能算出連加式也算是一大突破性啊。

科學班:離心力

今堂的導師第一次跟淼淼上課,起首先評價淼淼學習積極,學習的吸收力很好。

今次的課堂重點是對離心力現象的掌握。導師先把波子放在盤子上,要小朋友自行探索方法,在不觸摸波子的條件下令它轉動。最後淼淼發現可以轉動盤子完成任務,而導師再申延引導小朋友觀察轉動速度亦會產生不同結果(其實文科出身的淼媽也不大清楚背後理論。。。)

其後導師介紹了蔬菜脫水器,中間放入一粒海綿,轉動脫水器令海綿飛起,內裏的水份被脫出,從而瞭解到離心力令物件引發向上及向外的動力。另外亦引申介紹水份體積較小,引力導致水份向外飛出;然而海綿體積較大,引力只能引其上升。

最後導師再以一橫置水樽模型作快速自轉介紹離心力的日常應用 - 分離及脫水。

導師對淼淼今堂表現的評價是她願意回答問題、表現積極,會觀察實驗變化推敲結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