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

K1 觀課後記(三歲十一個月)14年3月4日

學之園其中一個貼心之處,就是有很多機會讓家長接觸及了解幼兒在學校的生活及學習情況。一年兩次的「與校長面談」、上及下學期家長會、一年一度的課程簡介、秋季大旅行、聖誕表演、陸運會、及觀課,還有自願參與性質的每週五故事爸媽環節(淼媽本學年參與了三次!),基本上學之園父母差不多每月也有機會回校與師長接觸,淼媽真的很感動(當然有些家長會覺得是負擔。。。)。

要知道辦理一間幼校,最難處理的永遠不是入讀的幼兒,而是其家長。一些傳統幼校,不知是作風使然或是行政原因,一年只會安排家長一、兩次參與學校活動的機會,連學校旅行和畢業禮也沒家長參與的份。試想想如子女幼校無親子旅行,上小學後就更不會有,那家長豈不是永無學校親子旅行這一幕在親子生涯中發生?淼媽覺得真可惜,這種旅行跟自家帶幼兒出國不同,無學校安排,試問家長有多大機會可以跟十組幼兒一同玩二人三足?學之園就是不怕與家長多聚會,主張家校合作,重視與家長溝通,讚!

當天觀課,淼爸也有請假出席。淼爸本以為自己打好如意算盤,先送淼淼坐校車,自己再悠閒坐巴士回校。怎料心水清的淼淼知道後,竟跟淼爸說:「你也要回校觀課,為什麼我們不一併坐黃巴回校?」哈哈,淼爸被悉破奸計,真「肉酸」。。。

每次觀課,家長均可以參觀全校做體操(其實名為載歌載舞才對)。淼淼雖不是做得最落力的那位,但也跟上大部分節拍,而且口中念念有詞,一直兩文三語的跟著歌曲又唱又跳。到校歌部分,所有幼兒又會立即收起佻皮,雙手放後立正地唱校歌。淼媽真喜歡李校長的教導方式,訓練幼兒能收能放。據知其他分校唱校歌是不需要雙手放後的,所以形成聯校陸運會千人大合唱的有趣畫面:只有淼淼分校的幼兒全體一面正經地立正唱校歌。

今次觀課流程先是中文課,淼淼唸的是普英班,所以課堂以普通話教學。教學主題是春天,學生要舉手回答及到白板指出春天的相關景象。淼淼每次都有主動舉手,但不是九秒九那種。每次當老師發問完,淼淼都好像是想一想,確定了解問題及知道答案才堅定地舉手,不急不緩。雖然舉手動作可能比其他小朋友慢(其實也是一秒瞬間的事),但淼媽不會因此感到「輸蝕」,反而更樂見女兒眼神中的堅定。老師無叫她回答時,淼淼又會坦然地放下手,靜待下一次舉手機會,感覺很成熟及知禮。當老師叫到淼淼回答時,她又會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,而且能以普通話表達所想。例如當老師展示社區上不同的標誌,如傷殘人仕那款,大家也說不出用意時,淼淼也會舉手嘗試,說是坐在輪子上,Good Try~

跟著是英文課,處身於豐富語境,淼淼當然也能以流暢英語參與課堂,不論是 Phonics 或是以英語數數,均能無誤地完成指令。淼爸在此環節亦目睹一趣事,話說大伙兒到白板取老師要求的小動物數量,當淼淼正在張貼自己的蝴蝶時,她瞄到隔鄰的男生貼錯數,多管閒時的淼淼竟然小聲的跟男孩說:「Change~」,之後又若無其事地繼續自己工作。小男孩改正過後,又會問淼淼現在是否正確,淼淼就像個小老師般點頭示意,這一切發生得很安靜,連淼媽也毫不察覺,相信畫面一定十分可愛。

緊接著的是活動環節,學生在操場內玩蝴蝶飛(學之園的課堂設計真的很讚,不只是學術課,連體能活動也是跟主題相關的)。淼媽樂見幼兒全都是能收能放,分組暫未參與的學生會靜待在旁(雖則有時會輕聲交談);而參與活動的又會活活潑潑的跑跑跳跳,整體課堂很有秩序。

觀課完畢,家長還會跟校長作小組交流(淼媽真的未聽過有其他幼校比學之園更緊密的家校交流。其實如此頻繁的會見,校長也很辛苦,每班拆三組,高、低、幼加學前的全校每班每組每天面見半小時,簡直是馬拉松!)

李校長一如以往,叮囑家長不用為子女的學習進度擔心,放心交予學校,學校課程會梯階式的給幼兒教學,最終會以接小學為目標。往界畢業生亦反映學之園的課程設計跟小學接合得很好,所以大家應對學校及課程有信心。反之李校長提醒家長要好好利用學校每月派予的在家教材,跟指引與子女在家裡從玩樂中學習,不要高擱一旁浪費教材,因這全是學校的心血啊。李校長,收到!淼媽以後會更緊貼學校步伐(淼爸觀課後的某夜自己主動去取教材跟淼淼玩「賓果」,好像是淼媽印象中的首次,有聽書啊~)

沒有最好的學校,只有最合適的,淼媽相信自己已幫淼淼找到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