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

淼淼的興趣班(中篇)- 七歲

上回提及淼淼決定放棄學鋼琴,那往後的音樂之路該怎樣走才好呢?淼媽當然知道亦不是要淼淼走音樂藝術之路,只是淼媽覺得如果孩子能與樂器一同成長,往後有任何煩惱亦有一個渠道宣洩,暴風期的殺傷力可能會較輕。之前淼媽就看過一篇報導說有樂器相伴的孩子情緒較穩定,因為音樂就是其中一個訴說渠道。所以雖然鋼琴之門叩不通,那淼淼就試試另一種樂器吧。

開學初期,淼淼學校安排了一次管樂、弘樂及敲擊樂示範,讓初小生能聽聽每種樂器的聲音,從而找到自己的興趣。原以為淼淼會像小時候般鍾情小號,怎料她竟然說管樂好像很難運氣,所以不感興趣。那弦樂呢?大提琴好嗎?不喜歡。。。最受歡迎的小提琴呢?淼媽又怕劏鷄。。。那只餘下中提琴一項選擇,淼淼好像又有點興趣,而且淼媽又能接受它的聲音,那就篤定學中提琴了。

淼媽的媽媽朋友堆中有一位猛人,家中兩兒皆是天資聰穎,極具音樂天份,而小兒子又是學習中提琴,所以淼媽立刻跟她打探中提琴的導師資料。經這位媽媽朋友跟名師打個招呼,老師說可先見淼淼,但他的時間表已滿,可能要副手教她(名師就是這麼搶)。

約好見面,老師先跟淼淼了解她的音樂學習情況,再考她 Sight Reading 及樂理常識,亦跟淼淼講述小提琴的結構和部件名稱(當然也有考她是否有牢記)。可幸是淼淼的表現不賴,老師決定親自教她,並以三個月為限,看淼淼往後發展如何再作定案。

順帶一提,老師說由於身形、曲譜及曲目變化等因素,一般小學生可先學小提琴,直至完成五級時才轉學中提琴,所以淼淼仍是由小提琴開始她的弦樂學習生涯(看來淼媽仍然難逃劏鷄的命運)。